1.竞赛的基本信息

数模:3人,见下

互联网+:偏向于比赛制,项目可以再次用于大创,还能当毕设,含金量很高。

大创(大挑,挑战杯):比互联网+简单,偏重于孵化项目。与小挑不同,小挑是“创业计划”竞赛,不是真创业。

ACM:3人,见下

电赛:之前参加过培训但放弃了

张浩驰对大学生竞赛的介绍

2.数模

最初我选择学习数模是为了获奖,以求让我有个光鲜的简历去申请美国的大学。后来我才知道,美国全额奖学金大多数都是PhD招生,而PhD招生看重的是SCI论文与科研经历。

不过在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我还是学会了如何使用很多软件。熟练的有MATLAB和Visio。同时我也对文章排版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我申请美国那边的大学,与教授面试谈论到我的软件技能的时候,我还是把MATLAB建模搬出来描述了一番,说明参与数模对理工科出国留学还是有点帮助的,虽然没法像sci论文那样雪中送炭,但一个额外技能还是可以锦上添花的。

为了参加数模美赛,我们也会加强英语的学习。这种英语论文写作实战,短时间内高强度的半学术性写作,对个人的英语水平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毕竟一个英语水平在英语六级左右的同学,经历一次长篇大论的英语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用词遣句,排查语法错误,还在逻辑连贯地把整个模型叙述清楚,经历这样的磨炼,以后写长篇英语作文也不会有丝毫畏惧。

经历了这么多数模竞赛,我越发觉得搜索信息的方法很重要。没有数据,再多的模型和算法,也没法得出想要的结果,没有数据就没有图表,没有图表论文就不好写。在数模这种时间紧迫的比赛,不知不觉我们就锻炼了高效的检索能力。

参赛的时候,我也积累了很多相应的资源。很多内容都是前人叙述详尽的算法和模型,我没有花时间去逐一了解他们的原理,但我还是知道如何去套用这些代码,这些代码配合MATLAB就像是一个大工具箱,能去实现我想实现的功能。

后来,我才知道学习数模不仅是为了获奖。

参加数模只是一种体验,获奖也只是学习建模的馈赠品。在数模竞赛之外,我们还会面对很多其他问题,现实往往更复杂,作为大学生,面前或许是黯淡无光的未来之路,每日行走在雾蒙蒙的一片中,找不到目标,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等当大四临近毕业之时,看到其他早做准备的同学,简历上写满实习、竞赛和项目经历,拿下理想工作,才恍然悔悟自己曾浪费那么多时间在无限的游戏与虚度上。这时给你个机会回到大一,你看到了自己大四的时候因为英语不好在外语面试时尴尬收场,你也体会了自己简历上仅有的学生会干部经历的苍白无力,你也发觉了自己的软件操作能力是多么的靠后,你甚至连PPT都用不明白,于是回到大一的你再没有虚度光阴,尽力把这一切补回。可是你真的能回到大一吗?

我觉得参与数模更多的是提供了能力,而这些能力如同入场券一样,给你机会去选择更高远的平台与强者同台竞技。借着数模的契机,我有机会接触到了很多外校的同学,与他们交流学习,这些都使我受益良多。

大学生活的美好在于自由,有的人选择享受,有的人选择进取,不分高下。有些同学,生在首都,坐拥数套房产,父辈有能力为他们铺路,他们不必太过辛苦,也能享受一帆风顺的人生,顺利拿下毕业证学位证就是他们的目标。我们普通学生没有这样的优势,理应辛苦一点学习,哪怕奋斗20年也只是能和他们同坐一张咖啡桌,这都是值得的。况且,还在大学的我们做事不妨大胆一些,我们的试错机会仍多,少一点纠缠在淹没成本的惋惜,多一些冒险进取的风投心态,不要问做什么值不值得,问你自己到底想不想做。

大学给了我们自由,我们要为自己而活。

(以上心得体会转自

如何考察队友:

当你们组队的时候,假如对方表示自己会写作和排版,可问对方是用latex还是word。先说latex,对方是否可以成功访问overleaf,还是本地安装的latex软件包。如果是word,最起码要知道什么是行距,段后距这类设置。接下来就是公式输入,mythtype,axmath,还是mathpix,因为公式输入相当费劲,如果作为写作和排版的同学,不知道mathpix不仅可以截图公式,还能识别手写公式的话,那就太扯后腿了。除此以外就是数模写作的风格,它可能不太像学术论文的风格,但起码要阅读一定数量(20-30篇打底)的国一论文,了解它的写作风格,尤其是摘要的写作。另一点就是参考文献的管理,现在一定不会有同学不知道我们可以在任意学术站点上一键导出想要参考文献格式吧?还有,要是建模和代码同学建了强力的模型,得出了不错的结果,作为写作同学,你在摘要里写的云里雾里的,也不知道重点结果和主题在哪,问题解没解出来都不知道,最后冲国奖变成省一省二,那就太菜了吧。

下面简短地谈谈建模/代码篇,我个人是感觉建模和代码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有模型就要有代码,没代码有模型那就是语文建模了,没代码没模型就玄学建模了,最期望的效果就是有代码有模型加适当的美术建模,毕竟好看的图配上准确的数据,加之排版同学严谨的布局,论文档次不会低。所以当你的队友提出自己会建模,可以稍微简单地问一下TA知道哪几种评价类模型,你得自己预先知道评价类模型有层次分析法等,接着让TA列举一些预测类模型,你也得预先知道我们能用灰色预测方法等预测,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数模模型。作为建模同学,如果连数模常用的模型都说不出来几个,那也太水了吧?为了防止抄作业,我这里不过多介绍模型,除了这些,还需要问有哪些优化模型,处理数据的模型等,如何拟合数据,如何将各种数据制成恰到好处的图。当然,在问之前你需要自己做好调查,知道会有哪些答案。对于代码同学,当他告诉你会matlab或者c++的时候,你最好看看他有没有在acm拿过奖,其次是参与过编程的项目,如果都没有,那么参考建模同学,问TA模型,然后让他示范一下随便一个模型的源代码,作为代码同学,参赛前如果没有至少两个g的各种模型源码文件,说不过去吧?举个黑盒子算法神经网络模型吧,看TA 能不能看懂代码,知道在哪里调参,基本上,代码同学必须要知道如何将源代码套用到自己的模型上。

此外就是看人品,假如队友平日里并不是一个做人坦荡,表里如一的绅士,你在比赛被鸽的概率,和他比赛期间被异性成功约走的概率成正比。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几个有经验的同学凑一队,大概最有干劲的是省一省二同学的队伍吧。有一件事我至今耿耿于怀,就是当年我和另一个国二同学和省一同学参加国赛,开赛前本想冲一下国一的,但因为我们国二的已经有国奖了,当时比赛期间课业一多,在数模获奖这件事上冷漠了很多,白天要上课,晚上懒得熬夜肝,最后题目没做完干脆没提交。

我觉得最有干劲的时候,还是那个队友,我俩都是省二,带一个小白排版妹子冲到了国二。

(转自

3.ACM

刷起来:

http://poj.org/problemlist

顺便学一下C++语法

(突然感觉一级的我遇到了十五级的奆老

4.反思

目前:

  • 整天吃喝玩乐,关键别人吃喝玩乐还能增进友谊,我现在是自己玩。
  • 对竞赛一无所知,甚至连竞赛的名字都叫不全。
  • 别人都已经得到省一开始国赛集训了,我连竞赛有群都不知道。
  • 对学校的保研政策一无所知,是看绩点,排名还是竞赛,它们如何决定最终能否保研。
  • 完全不知道即使得到保研资格,能保哪所学校哪个导师什么专业的研,自己还需要操作什么。
  • 不知道还有什么不知道的,甚至不想知道,因为有王者荣耀。

如果现在还不去了解,打破这些信息壁垒,等最终毕业即失业的时候,才知道喊一句“早知道…”

几个影响较大的教训:

  • 初升高因为获取信息能力差,初中参加的很多中招能用的竞赛都白费了,没有进入理想的高中。
  • 高考前因为从未发生过作文偏题,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最终因此高考失分25+。
  • 高考后裸考东大综评获得最高优录资格,自认为实力超过东大,放弃了东大锁档。
  • 觉得贝院比通院厉害教学水平高,努力进入增选名单,最终发现贝院给分低且实际保研率低。

原因:菜是原罪,努力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与人交往沟通维系良好的关系也非常必要 。

改变:躺平先啦